上篇:
【资料图】
六
贝拉先生和珈乐小姐——按照外国的叫法,应该叫“贝夫人”——的婚礼定于九月初的一天在一家叫“富贵酒楼”的宴会厅举行。“贝先生”不喜欢繁文缛节的东西,对于婚纱这类仪式性太强的玩意更是相当反感,因此也不打算大搞一番——当然,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允许这么做。婚礼的消息登在了报纸上,请柬却只发给了报社的同事,还有一些家里其他的旧交。和新郎新娘司仪坐同一桌的,有报社的编辑老贾、专门供稿的评论员老林、老胡,还请了珈乐的“上司”王老板。
乃琳担任婚礼的主持。她一贯如此,对于大场面的把握能力,可以说谁都不如她。简单的介绍过后,便是用餐环节,之后新郎和新娘会到四周敬酒,同时也会有一些客人上台发言,为这对新人送上一些诚挚的祝福。
一位客人走上台准备发言。乃琳一看,暗暗骂了一句。坏了。
这位客人身形矮小,面相不善。戴着眼睛,却完全没有文化人的那种感觉,反而更显得尖嘴猴腮。
此人姓何名构,是大名鼎鼎——或者说,臭名昭著——的《太阳报》记者,专门报道社会名流的花边新闻,之前关于乃琳的报道就是他一手炮制的。明明这人没有请柬,当然也不可能有谁会去邀请他,到底他是怎么混进来的?
她偷偷瞄了一眼清歌。清歌也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狠狠地盯着台上那位,眼神仿佛要把他吞掉一般。但这里是公共场合,不好发作。
“首先呢,祝贺贝拉先生和珈乐小姐今天喜结连理。”例行的客套话。
“珈乐小姐这几年来事业上的飞跃,我们大家都有目共睹,实在是令人振奋。”
他望向三三。三三坐在桌子旁边,面有疑惑,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清歌刚刚则在四处敬酒。
“谁又能想到,今天称霸上海滩乐坛的流行歌手,在不到十年之前还只是一个在河南某个不知名小城镇卖身的少女呢?”
全场寂然。
乃琳感觉全身的血都在往头上涌。看到这人上台的那一刻,她就知道准没好事。砸场子就算了,如果说的是她自己和清歌倒也无所谓,却没想到他挑了个最软的柿子捏。明明表面上是祝福语,听起来却如此恶毒。
她偷偷瞄了一眼三三那边。三三把头埋到了桌子底下,不知道是羞愧还是在哭泣。
唉。
台上那位看到此景,笑得更加起劲了。
“滚!”一声怒吼。
是清歌。她的脸本来就因为喝酒而涨红了,这下更是如同血要喷出来一般。
台上的何构似乎不以为意,还在笑着。
“快给我滚!!!”
清歌把手上的酒杯往旁边桌子上一丢,向台上冲了过去。何构还没反应过来,她手一撑就跳到了台上——得有差不多五十厘米高。何构下意识举起手横在面前自卫,结果被清歌一记下钩拳正中下巴,干翻在地。他翻了个身,眼镜也不知道飞到哪去了,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地下了台,往门口跑去,途中又摔了几跤。
清歌在后面一路紧逼,何构匆匆忙忙地下楼,可能是腿吓软了,没走几级楼梯就一个趔趄,整个人滚了下去。摔下去之后,却还好像没事人一样,马上爬了起来,冲出了酒楼的大门。清歌追到门口,看着他绝尘而去的背影,只能感叹一番。
据当时酒楼门口的侍应称,他“从来没有见到过有人跑得这么快”。或许这就是他们做记者这一行的职业素养吧,他补充。不过挨了这么多下还能跑这么快,属实也有点异于常人了。
清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回到宴会厅,嘴里不停说着“给大家出丑了”。客人也纷纷围过来劝解。
三三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头还是低着,看不到脸。肩膀一起一伏的。
她在哭。乃琳坐在她旁边,手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
回到家,三三早早去睡了。清歌在客厅和乃琳大发了一顿脾气。
“……毫无底线!人血馒头!蛀虫!……”
情绪稍微平定,她问乃琳: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治一治这种人?比如说,找人打官司?”
乃琳摇了摇头。
“难。《太阳报》得罪的人多了去了,大多还都是社会名流,却一直毫发无伤地做到了现在,背后肯定不简单。之前也不是没有人跟他们打过官司,但基本都输了,没输的也被他们花钱私下摆平了。要想通过这个来给他们一个教训,我看难。”
“问题是,他们在造谣啊?他们造谣成性,之前造你的谣、造我爸的谣、造我的谣,现在又开始造她的谣,没完没了了是吧?我们就一味挨打不还手?”
清歌越说越激动,声音也高了起来。乃琳伸出手示意“嘘”。
“没错啊,他们是在造谣,但你要打官司,必须拿出证据证明他们是在造谣啊。这不就相当于要我们自证清白吗?你想想。”
“还有,”不等清歌回复,乃琳又说,“他们自称是干出版这行的,有所谓‘新闻自由’做免死金牌。对他们不利的指控,他们往往都会用这一条‘新闻自由’来给自己开脱。偏偏法官又很吃这一套,有什么办法呢?”
清歌不作声了。她陷进了沙发里,面色颓唐。
“或许你是对的。”
“给他们那边发个律师函吧,不过这个没实际作用,只能吓一吓他们。但我很怀疑他们会不会收敛哪怕是一点点,毕竟这东西他们应该也见多了。”乃琳最后提议。
“行吧,按你说的来。”
清歌打电话给荣华剧院的王老板,两人同意把三三或者说珈乐的每周演出时间缩短到四天——即便这样也不算少了。一开始三三还不同意,怎么劝都不听。无奈之下,清歌只得“越级交涉”,直接找上她老板。最后三三还是不情不愿地接受了。今后她每周只需要在周三、周五和周末两天表演,一二四可以休息,不用去上班。
九月十五日,这一天是《枝江晚报》正式复刊的日子。清歌——或许应该叫,贝拉贝老板——在报社的门口开了一瓶香槟。报社的同事们有不少都是几年没见,再见面时也比以前老了许多。
她把三三也带来了,之前就许诺过要带她来报馆看看,可惜以前因为太忙而没机会,停刊以后也来不了了。
严格来说,报社并不仅仅是供记者和评论员进行写作的报馆,同时还包括了一整套印刷的设备。后者的占地面积远远超过了前者,占据了一个目测有三层楼高的厂子,油印机就在里面轰鸣工作,每日生产出上万甚至十几万份报纸。在差不多二楼的高度有一条廊桥,供人俯视下面机器的工作,同时也通往隔壁的报馆,贝老板的办公室就紧邻着这里。这么大的机械化印刷厂三三还是第一次见。
和以前不同,现在没有租界了,报纸无需再担心内外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发行的范围也更大了。这倒是好事,贝老板希望这样的好事以后能更多一些。
复刊第一个月,报社居然破天荒地实现了盈利,这可是报社三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壮举。一切都好起来了,应该是。
“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一天。如今太平盛世,一定大有可为,假以时日我们肯定能做出点什么名堂!”清歌对乃琳说。
“你看到的是太平盛世,我看到的却是暗流涌动。”乃琳一副鄙夷的神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何出此言?”
“《申报》被强制接管了,你知道吧?”
“啊?什么时候的事?”
“就这几天。”
“什么……我也没看到有消息啊?”
“当然没有啦,秘密行动嘛。”
“哦……诶,不对啊,秘密行动,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废话,这个报社是你在管还是我在管?同事之间早就传开了。”乃琳翻了个白眼。
“唉,也对。”清歌点了点头。
“所以接管这事到底是谁牵头主使的?”
“目前还不清楚,只有几个台前人物,他们背后是谁还不知道。不过现有的证据指向的是Central Club那边的人。”
清歌倒吸一口冷气。来者不善。
“那……他们这样‘接管’有什么理据呢?总不能为所欲为吧?”她又问。
“听说是租界被占后复刊那件事,说这是附敌行为。”
“啊?可是他们是被日本佬开进大院拿枪逼着复刊的呀,这也能算附敌?”
“有什么办法?说你是你就是。不服去告啊?”乃琳冷笑一声。
清歌摇摇头。“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那现在怎么办?”她问。
“不知道。”乃琳摇头。“听说是成立了一个什么‘管理委员会’,里面都是他们上面的人。报社的事情,什么人事、资金这些,都要交给这个‘委员会’作决定,连报纸报什么、不报什么,都要经他们过目。”
“那完了呀,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做的?那不等于变成喇叭筒了吗?”
清歌不住地摇头。“几十年的大报,业界无论是规模还是名声都是首屈一指,就这样被他们随随便便糟蹋了。”
“所以要我说啊,还是韬光养晦为好,谁知道哪一天你就被人盯上了呢?”乃琳笑了。
“我感觉我们已经被盯上了。”清歌陷入沉思。“至少是被花边小报盯上了。”
她突然大笑起来。
过年了,报社放假,清歌和乃琳都不用去上班,几个人待在家里,偶尔出去逛逛。这一年的气氛比之前几年都要热烈不少,毕竟是久违的和平。
某天,老李突然进来叫清歌:“贝先生,门口有一位姓严的先生找您,说是跟您是熟人。”
“姓严……?”清歌一时想不起是那个人。
“就是那个说话神神秘秘,然后给你送了一大笔美金的那个吧?”乃琳提醒他。
“那个啊,这么多年了,我都快忘了。”
她换好衣服,下楼迎接。
“哎呀,贝老板,新年快乐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这位严先生看起来气色不错,说话的声音似乎也比上次大了不少。
“新年快乐啊,严先生,别来无恙?”
两人进屋,在沙发上坐下。
三三刚好下楼经过,清歌见状,拉她过来。刚想开口,三三先叫了一声“清歌姐”。
清歌脸色骤变,眉头紧锁。三三见状,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但还没意识到哪里出了问题。
清歌不知道旁边的那位客人有没有发现——如果他真是搞秘密工作的话,应该看得到——她随即又露出笑容,对客人说:
“这是我内人珈乐。来,珈乐,这位客人是严先生。”
“严先生好。”三三头还低着,目光只和那位客人相交了一瞬就闪开了。
“哦,原来贝夫人就是珈乐啊?之前只听说过珈乐是非常出名的歌手,没想到还有这层缘分,真是门当户对呢。”严先生笑了。
寒暄一番,清歌突然问:“严先生,您这次来又是有何贵干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上次您答应帮我们做宣传,我说过有机会要上门答谢的,您看这不就来了,也顺便给您拜年。这里也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意。”他指了指旁边自己带来的两个箱子。
清歌自然推辞。“其实我们也没有真正做什么东西,只是顺便宣传了一下而已,也很难说真有什么作用,更别说到后面我们自己也都停刊了。您这么厚重的礼物,我们实在受不起。”
不过客人似乎很坚持,她只好答应收下了。
“什么东西?不会又像上次一样是‘刀乐’吧?”清歌调侃他。
“那自然没有,只是一些特产年货而已。”
严先生又压低了声音:“其实呢,这次来还是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合作,不知道您有无意愿来谈谈。”
又来了。
“走吧,有什么事情去我书房那边谈。”
楼上,乃琳还在书房里面。发现有人进来,她站了起来,随即一眼认出了跟在清歌后面的严先生。
“这位是……?”严先生首先发问。
“哦,是我的秘书王乃琳小姐,上次您在报社那边应该也是见过她的。这几天放假,她有时候白天也会来我这边帮忙处理一些事情。”
“哦,明白了,我就说这位小姐看着有点眼熟。”
“乃琳,这位就是严先生,你应该还记得他的。”清歌对乃琳说。
“严先生好,新年快乐。”乃琳点了个头。
“这样,我和严先生有一点东西要谈,可能得麻烦你出去一小会。”
“明白了。”乃琳拿起桌面上一沓文件,出了房间,顺手把门带上了。
“所以,这次又是什么事情呢?还和上次一样是宣传那方面的事吗?”
“您猜对了。”严先生的声音压得很低。
“哎,这我就有点不理解了。按理来说,仗已经打完了,敌人也投降了,还有什么是要宣传的吗?”
“外部的是没有了,内部的倒开始蠢蠢欲动了。”
“您指的是……?”
“陕北。”
清歌眉毛抬了起来,往椅背上一靠。
“你们两边不是刚刚才签了什么协定吗?怎么又开始以敌人相待了?”
“所谓协定,有名无实罢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是场面话,该解决的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
严先生把头凑近,似乎怕被什么人听到。清歌只觉得他很烦人,他的声音小得连她也听不清了。
“天无二日,这样下去遗患无穷。与其坐视不管、束手就擒,不如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不是吧?刚打完日本佬,这下自己人又要打起来?”
“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长痛不如短痛。”
清歌摇了摇头。“严先生,可能我和您在这件事上观点不同,但我实在看不到如此急迫解决这件事的必要性。大战初定,大家哪个不是想着休养生息,再来一次生灵涂炭,谁还会支持?”
她站了起来。“非常抱歉,这件事上我们可能实在无法提供多少帮助。这可不是我个人的立场,报社的同仁应该也会赞同我的观点的。您的顾虑我们知道了,但这件事上或许有其他比我们更合适的选择。您还是请回吧!”
严先生笑了:“唉,我知道,我说的理由您不信服,怪我。下次有机会,我再来跟您更详细地解释一下。毕竟大家的分歧只是表面,根子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希望我们身处的这个地方能够变得更好。目标是一样的,有什么不能谈的呢?”
他起身:“那这次就先到这里吧,下次有机会我们再谈。”
他戴上帽子,出门下楼。走得很急,清歌没有送他,当然想送也跟不上。
乃琳在楼下,看到客人匆匆下楼离开,于是又回到书房。
“哟,这是谈崩了?”
“别说了,”清歌把手一摆。“又要开打了。打完外人,又要打自己人。签了什么协定,又不算数。”
“他真这么说的?”乃琳问。
“差不多这个意思吧,什么‘未雨绸缪先发制人’的。”
“这些可是内部消息,不能明说的啊,明面上可还是签了协定的。看起来这人真不简单。”
“我就说,谈什么合作准没好事。要我们帮着宣传。以前帮他们是大义,他不说我们也会这么做。现在又要我们按他们的意思来,把我当啥了?他们的传话筒吗?”清歌愤愤不平道。
“那怎么办?礼物又收了,事又没办,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没办法。以不变应万变吧,看他们下次来怎么说。”
一个戴着贝雷帽的老头发话了:
“同志们,这次把各位召集过来,是想说一件事。”
他环顾四周,又接着说:
“各位应该都知道,去年十月我们的人不是在重庆那边和对面签了一个协议吗?当然了,所谓‘协议’其实根本就不能算协议,该解决的争议几乎都没有解决,何况对面其实是没有什么诚意的。我们现在非常怀疑对方会借机挑事,主动发难。”
他停了一下。“所以,往后的一段时间,可能组织上面又需要各位去进行活动、搜集信息了。上海是大城市,虽然明面上的地位比不上南京,但是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却有甚于南京。前几年是安排各位处于‘休眠状态’的,毕竟是为了统一战线服务。现在情况又不一样,还得麻烦大家了——不知各位这段时间有没有收集到什么消息?”
“刘组长,我这边倒有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当然也不知道是否可靠。”一个白发女子发话了。
“嗯?昆仑同志,我记得你应该是在报社工作的,能接触到什么样的消息?说来听听。”刘组长转过头来。
“其实应该也不算什么重大消息。”女子虽然满头白发,面容和声音却都很年轻。“最近报社有一些人来谈合作,当然名义上是商业合作,实际上是要我们帮忙做宣传。之前是帮忙宣传抗战,现在说又要改变目标了,新目标是陕北。”
“嗯,了解了……其实应该说也不算太出人意料,据我所知也有在其他大城市出版行业做工作的同志汇报了这个情况,组织上面应该已经知情了,要我们多留意点这方面的消息。”刘组长说。
“确实。”这位昆仑同志说。“对方已经开始在舆论上造势,这应该算是在为真正的进攻做舆论准备了。”
“唉,舆论上的战争已经开始了,距离真刀真枪的对决,又还有多久呢?”刘组长摇头。
(待续)
关键词: 免死金牌 社会名流 何患无辞 风必摧之 欲加之罪 流行歌手 有名无实 秘密行动 挨打不还手 富贵酒楼 不得已而为之 以不变应万变 先发制人 盘根错节 令人振奋 来者不善 假以时日 好久不见 绝尘而去 新年快乐 坐视不管 不速之客 摇了摇头 没完没了 占地面积 首屈一指 别来无恙 门当户对 什么东西 蠢蠢欲动 生灵涂炭 蛛丝马迹 我记得你